于會文在偷產企業發現,工人戴著口罩深夜開工。
全省專項行動
今年11月開始,四川省啟動了為期四個月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專項行動。13日晚,四川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帶隊,采取“不打招呼、不發通知、直奔現場”的形式,對成都周邊多個點位進行了暗訪。
/為何進行夜查/
于會文說,之所以選擇突擊夜查,是為防治“散亂污”企業死灰復燃,確保今年冬天成都的藍天更多,霧霾更少。
四川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覺得,他不會是第一個被偷產企業攔在門外的環保廳長,也不會是最后一個。
12月13日晚,于會文帶隊開展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暗訪督查,在一家涉嫌將污染氣體直排的企業外,他等待了十多分鐘。進入廠區后,面對負責人的狡辯,他直言,“這么冷的天,你這機器還燙手,這是停產了?”
出其不意,是環保暗訪督查的一個特點。除了通過奧維地圖、蛙鳴系統定位“散亂污”企業外,看見有企業排氣、排水,都能成為督查隊伍“剎”一腳的理由。當晚,暗訪人員查出兩家”散亂污”工廠,存在著偷排漏排亂排現象。在現場,于會文責令轄區內相關各方3日內整改到位。
從全省來看,2017年11月啟動成都平原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。17個現場督查組分赴17個市開展了強化督查工作,其中對位于成都平原地區的成都市、德陽市等8市已經實現縣(市、區)全覆蓋。
通過考勤記錄發現偷產行為。
廣告公司噴繪氣味刺鼻
環保廳長被攔門外
蛛絲馬跡戳破停產謊言
成都,萬家灣一組,機九路154號大門緊閉,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被攔在大門外。
站在門口,類似油漆的刺鼻味道十分濃烈,經驗豐富的執法人員當即判斷,這就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)的味道,對人體健康有巨大影響。“開門,開門,環保檢查。”一遍遍敲門,廠內沒有回應,執法人員站在門口的自行車上,踮起腳用力朝內看,廠內二樓房間的燈光,悄然熄滅。
因為執法權限,環保檢查中,環境執法人員被擋在門外的情況并不少見。對于有的安裝了排污裝置卻不使用的企業,幾分鐘的時間,足夠他們將裝置打開,使監測結果正常。
十分鐘后,街道辦事處的負責人來到現場,城管工作人員將鐵門撬開,環境執法人員終于進入。
行走大約十米后,兩座小平房之間,有個不大的露天壩子。刺鼻的味道也越來越強烈,讓人睜不開眼睛。進入一樓房間,4臺寬幅彩色噴繪機被塑料布裹得嚴嚴實實,墻角處,堆放著一摞摞的噴繪海報。
這是一家廣告公司,負責人穿著家居服從樓上下來,“我們早就停產了,你們干嘛呀。”
“停產了還會有這么強烈的味道?”于會文徑直進入廠房,將塑料布拉開,伸手一摸,“這么冷的天,你這機器還燙手,這是停產了?”
另一邊,四川省環境監察執法局副局長李德俊找到這家公司的賬目表,上面顯示,到12月6日,企業還接了兩個廣告噴繪的訂單,分別是360平方米和126平方米的廣告布。
“好家伙,這面積都相當于一棟小別墅了。”執法人員環視廠房,僅有兩個排氣扇,油墨廢氣經排風扇收集后直接通過排氣筒排放。
蛛絲馬跡戳破謊言,大冬天,企業的負責人出了一頭汗。
“領導,實在沒辦法,我們也要生活呀。”
“沒有讓你不生活,更沒有要你不生產,只是你要按照規定,安裝治污設備,合法生產。”于會文有點生氣,“你這樣做,對別的人多不公平,別的企業花大價錢安裝設備,霧霾天錯峰生產。現在所有人都在為了空氣努力,你就這樣直接把廢氣排放,讓多少人的付出白費了。”
建材公司廠房粉塵漫天
戴著防毒面具生產
小作坊內粉塵堆積沒過鞋面
一街之隔,生銹的鐵門內,機器轟鳴,生產的夜晚,如火如荼。
與其說這是一家塑料管道生產企業,不如說是最粗糙的生產作坊。堆積滿地的聚氯乙烯,是比細沙還微小的白色顆粒,其中加入增塑劑、穩定劑、填料等改善性能后,就能制成聚氯乙烯塑料,然后再加工成管道。
整個過程,沒有任何排污處理設備。
漫天粉塵肉眼可見,地上淺淺堆起一層沉積,生產線正在生產,9位工人戴著口罩或者防毒面具,身上落滿白色粉塵,已經難以辨認出衣服本身的顏色。而另一邊的庫房內,滿滿當當的塑料管道被一層層摞好。
統計下來,廠里拌料車間5臺設備無收塵設施,塑膠建材生產車間2條生產線無廢氣收集處理設施,且拌料車間和塑膠建材生產車間均未密閉,無組織排放現象嚴重。
“我們是今天才生產的,之前都停產了。”在車間,工作人員梗著脖子爭辯。可是,拿出兩大本工人考勤記錄,一頁頁翻下來,他不做聲了。
考勤記錄顯示,這家廠從2016年10月就一直在生產,除2017年春節停工幾天外,剩下的日子,都是負荷運轉。今年有幾個月,集中在每天凌晨三點到6點開工,以躲避檢查。最近的記錄是在12月12日,凌晨開工。
“這樣工作,你不覺得不舒服嗎?”聽到疑問,戴著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員擺擺手,有點茫然,“啥不舒服?”說話間,身上的白色粉塵紛紛揚揚落下。
“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,對工人的身體損傷太大,很容易得塵肺病。”省環境監察執法局局長雷毅有點沉重,在此次強化督查中,在全省其他的城市,這樣的生產小作坊時有發現。
有的企業,門口就張貼著網格員相關信息,但里面沒有建設任何廢氣處理設施,切割和打磨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直接排放。還有的小型塑料加工作坊,死灰復燃,在之前“兩斷三清”不徹底的情況下繼續生產。
“但是這家企業的情況確實比較嚴重。”走出廠房,短短幾分鐘內,督查組成員們的頭發都白了,那是落在身上的粉塵,除了立即停產,接下來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。
對于夜查而言,在一個地方查處一例就尚屬難得,因為往往,被查處的一個,會驚動潛藏在周圍的一片。
責令整改
三日內要求整改到位
就在塑料管道廠門口,于會文確認表態,“轄區內相關各方3日內整改到位。”兵貴神速,當晚10時,這幾家被暗訪企業所在地區政府相關部門立即開展聯合執法,依法對該企業的違規生產行為進行查處,當日23時,第一時間啟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程序,蘇坡橋派出所對現場負責人等6名涉事人員依法傳喚,對區內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啟動追責問責程序。
整體上看,截至目前,在成都平原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中,現場督查組對照7項重點工作任務清單,共對4717個點位進行了現場檢查,發現其中3096個點位存在環境問題,涉及環境問題4871個。
“不整改到位絕不松手,要以零容忍的態度持續加壓加碼,強化環境執法。”在趕往下一個點位的路上,于會文擲地有聲道。
(杜江茜攝影報道)